登录会员系统  |  联系我们  |  加入学会  
奖励与推荐
CSIG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智能机器人复合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05-18      来源: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分享:

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旨在表彰取得教学成果的集体和个人,鼓励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为宣传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取的工作精神,聚焦获奖团队背后的故事,学会近日对荣获2022年度CSIG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智能机器人复合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的项目团队进行了专访,以对话的形式,为读者们提供一次了解他们的机会。

下面就跟着我们的脚步,走近今天的受访者—华中科技大学周瑜副研究员!


问题一:感谢您接受CSIG专访,请先简单介绍一下您的教育教学经历:

我叫周瑜,2014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师从刘文予教授,2014年至2018年就职于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至今就职于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在美国天普大学做访问学者。我所在的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人工智能研究所,长期从事计算机视觉研究工作,而我的国外访学经历使我较早的接触到了智能机器人技术,因此,自2014年参加工作开始,我就一直从事智能机器人技术的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工作,长期致力于“具备交叉学科背景的高端复合人才”的培养。曾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三等奖”(第二完成人),VOT2019-ST冠军,成果转化与应用工作曾受到湖北省委通报表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共中央组织部(共产党员网)、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委组织部等广泛报道。

1.jpg


问题二:获奖成果介绍: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智能机器人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体,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交叉背景、掌握实践技能、熟悉前沿进展,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从国内外现状来看,现有培养方法以分离培养模式为主,具备“交叉性、实践性、前沿性”的复合高端人才培养方法有待深化。针对这一问题,项目团队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解析为“一观三能”,即构建学生的系统工程观,培养学生的交叉学习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具体创新举措如下:

面向培养交叉学习能力的需求,本项目开设了全新的交叉课程,采用“电信-机械”双院教师协同授课,全面革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以教会学生如何利用交叉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为授课目标,帮助学生建立连贯、系统的交叉知识框架。

面向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的需求,本项目建设了多层次实验实践延拓法,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实验延拓,学生课外活动延拓,学生创业实践延拓。通过给学生提供多层次实践平台,有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实战能力。

面向培养创新设计能力的需求,采用渐进式科研创新思维培养法,将交叉前沿融入课堂,学术难题融入课堂,创新思维融入课堂,在此基础之上,依托于国家基金委机器人化智能制造基础科学中心等科研平台,让学生深度参与到国家的重大科研课题中,开拓学术视野,在科研中训练创新能力。

基于上述探索,项目团队先后获得了国家教材委员会颁发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一等奖,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高教主赛道金奖,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公益组金奖(全国第一名)等代表性荣誉。


问题三:将成果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是怎样开展的呢?

本成果面向新时代我国智能机器人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经过长期探索,采用多维度、过程式方法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设计并实践了“任务驱动的耦合教学+创新创业的双向延拓”学生培养法,具体如下:

1)任务驱动的学科耦合教学法

本成果以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种子班”为教育试点,开设“智能移动机器人技术”课程,由本成果完成人周瑜与李益群共同担任授课老师。该课程设计了全新的“任务驱动的学科耦合教学法”,从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多个角度建立起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知识的深度耦合,重点突出任务驱动的学科知识深度耦合单元教学,每个教学单元以一个具体的智能机器人交叉实践任务为导向,进行耦合式的“教与练”。

2)多层次课堂延拓实验实践法

本成果设计了“三层延拓实验实践法”:1、实验延拓。将课堂中的仿真实验拓展到实际移动机器人平台,在真实场景中进行算法调试和实验验证,培养学生的工程化意识;2、竞赛延拓。依托于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RoboMaster团队,开展机器人实践实战培养,以竞赛为载体,建立起多学科专业知识协同应用的意识和能力;3、创业延拓。依托于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创业公司武汉朗毅机器人有限公司,开展项目导向性延拓,让感兴趣的同学能够参与到实际机器人项目中,从实战中得到历练。

3)渐进式科研创新思维培养法

本成果设计了“三融入一参与”的科研创新培养法,即:通过经典知识讲解,引出其局限性,将学术前沿进展融入课堂;通过剖析,揭示核心难点,将当前学术难题融入课堂;通过对学术难题的解析与探讨,将科研创新思维融入课堂。通过“三融入”,引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启发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随着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进一步配备交叉实验室进行细节研究方向的专向培养,通过国家级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训练平台。以科研目标为导向,深化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jpg

问题四: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给广大的教学工作者呢?

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本项目只是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的一个方向性探索与实践,前述的一些教学改革的方式与方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我国各高校的智能机器人技术相关学科方向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案例,也期待有更多的教学工作者加入到学科交叉的教学改革与探索之中,共同推动复合高端人才的培养。


问题五:您的获奖感言:

首先,衷心感谢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启明学院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感谢学校及四个学院的领导为项目组提供的悉心指导和政策扶持。其次,衷心感谢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对我们团队的教学改革实践工作的高度认可,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为我们团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也为我们团队提供了成果展示的平台。第三,衷心感谢团队的所有老师,本项目是团队长期共同努力的成果,我们将继续携手努力奋斗,继续为我国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Copyright © 2025 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643号   京ICP备12009057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

技术支持:中科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