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6日-8日,第二届CSIG情感智能大会(The 2024 CSIG Conference on Emotional Intelligence)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工程学院江宁校区召开,共有252位专家学者参与会议。本次大会由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CSIG)主办,CSIG情感计算与理解专委会与南京工程学院、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承办,江苏省信息技术应用学会具身智能专业委员会和江苏省智能服务机器人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协办。本次大会旨在聚焦情感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前沿领域,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同仁搭建一个深入交流的学术平台。
本次大会深入探索情感智能技术的多维视角和未来方向,包含4场主旨报告、7场专题论坛及研讨会、2场讲习班,组织了情感智能研究领域高水平期刊和论文的墙报展示,并首次进行了情感计算领域的论文征稿。会议期间,情感智能领域著名学者吕宝粮教授、傅小兰教授、胡斌教授、陶建华教授等在内的56位专家受邀作为报告嘉宾,分别作主旨报告和分论坛专题报告分享,来自100余所院校和企业单位的师生和产业界专家到场交流,围绕情感计算与人工智能的丰富可能性促进思想碰撞,激发创新思维!
12月7日上午,大会在南京工程学院江宁校区正式开幕,南京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濮励杰教授及大会主席、CSIG情感计算与理解专委会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姚鸿勋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开幕辞,感谢各界专家学者对情感智能领域研究的支持。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南京工程学院奥卢学院院长黄晓华教授代表组委会对本届大会的组织情况进行了汇报。开幕式由本届大会主席、东南大学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郑文明教授主持。
图 1 大会承办单位濮励杰教授致辞
图 2 大会主席姚鸿勋教授致辞
图 3 大会主席郑文明教授主持开幕式
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傅小兰教授作了题为《微表情与伪装表情研究》的主旨报告。她指出,面部表情是人类表达情绪与解读情绪的重要线索。剖析了微表情和伪装表情的产生机制,并详细介绍了二者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挑战。报告为微表情和伪装表情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家安全、人际交往、司法审讯、金融决策以及临床诊断等多个领域的实践应用提供宝贵的启示。
图 4 傅小兰教授作主旨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二级教授、IEEE Fellow吕宝粮教授作题为《从情感脑机接口到情感智能:现状与挑战》的主旨报告。他指出,未来通用人工智能的情商就是情感智能。情感脑机接口是一种对人的情绪进行识别和调控的脑机接口系统,是目前探索和实现情感智能最重要的途径。报告介绍情感脑机接口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基于多模态情感脑机接口的抑郁症客观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情感脑机接口在未来情感智能和具身智能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大模型时代下情感脑机接口研究所面临的挑战。
图 5 吕宝粮教授作主旨报告
12月8日上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领军人才、清华大学陶建华教授作题为《基于大模型的情感识别》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多模态情感识别技术是实现智能人机交互的重要支撑。围绕多模态大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关键技术,探讨当前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情感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通过多模态大模型提升情感识别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报告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关于情感识别技术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与展望。
图 6 陶建华教授作主旨报告
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者、973首席科学家,IEEE/IET/AAIA Fellow, 教育部计算机学科教指委委员、科技委委员、北京理工大学胡斌教授作题为《心理生理计算与精神障碍诊疗》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代表的前沿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精神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契机,推动精神疾病诊疗由症状描述型向数据驱动型发生转变,提供了普适化、精准化和个性化的精神疾病诊疗分析技术,从而提高了精神疾病临床识别率和治疗效果。报告从硬件和算法等多角度,介绍医学电子技术在精神障碍诊疗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图 7 胡斌教授作主旨报告
大会设立了七个专题论坛,包括“情感智能中的情感语音与心理学”、“情感计算与艺术创作”、“情感数字人”、“类脑情感”、“情感计算与精神障碍诊断”、“跨时间尺度的多模态情感状态分析”“情感计算与设计学”,共有32位专家学者在分论坛中分享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论坛报告结束后,各个分论坛还举行了研讨会,专家学者围绕各个论坛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专题论坛一 “情感智能中的情感语音与心理学” 由东南大学生医学院罗兆杰副教授和张天翼副教授主持,围绕情感语音技术和情感智能的心理学应用这两个视角,六位来自计算机和心理学的专家学者带来了精彩的报告,分别是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刘瑞研究员的《人机语音交互中的情感理解与情感表达》、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吴梦玥副教授的《基于社交媒体内容的计算精神健康》、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的屈乐园助理研究员的《基于无监督学习的语音韵律信息解耦与表征》、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杨沈龙副教授的《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公众情感应激与重建:补偿性控制视角》、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丁毅副教授的《对人类与动物的共情反应差异及其机制》、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李文岐助理研究员的《社会公正的跨文化差异——松紧文化的视角》。这些报告促进这两个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合作交流,共同推动情感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寻找并开拓交叉领域的合作与创新。
图 8 “情感智能中的情感语音与心理学”专题论坛嘉宾合影
专题论坛二“情感计算与艺术创作”由北京工业大学牟伦田副教授和南京大学霍静副教授主持。该论坛围绕情感计算与智能艺术的结合以及AI融合视域中的中国美学设计等问题,四位来自人工智能、脑科学、艺术与设计领域的专家带来了精彩的报告分享,分别是南开大学杨巨峰教授的《弱监督视频情感解译与与度量》、哈尔滨工业大学李海峰教授的《听觉认知规律与音频情感计算》、北京交通大学姚远助理教授的《古意新裁:Al融合视域中的中国美学设计》、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王尤博士的《太空艺术的文化建构》。
图 9 “情感计算与艺术创作”专题论坛嘉宾合影
专题论坛三“情感数字人”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张盛平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张鸿文副教授主持。聚焦情智兼备数字人与机器人的研究,四位国内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青年学者分别在视频合成、语音生成、数字人生成等方面进行学术交流与讨论,分别是浙江大学赵洲教授的《基于神经辐射场的3D说话人视频合成》、西北工业大学谢磊教授的《大模型范式下的情感表现力语音生成技术探索》、南京大学朱昊助理教授的《情感可控的语音驱动数字人生成》、腾讯曾爱玲研究员的《人物视频与动作感知、理解与生成的进展》。
图 10 “情感数字人”专题论坛嘉宾合影
专题论坛四是“类脑情感”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张治国教授、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王斌强高级工程师和华南理工大学青春美副教授主持。围绕类脑情感计算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应用场景等方面,五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精彩的报告并展开深入研讨,分别是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王斌强高级工程师的《基于脉冲神经网络的情感计算:类脑情感初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王紫璐助理教授的《基于忆阻的学习与记忆电路设计及在类脑情感中的应用》、中国矿业大学邵志文副教授的《细粒度表情计算技术探索》、中国矿业大学祝汉城副教授的《个性化图像美感计算研究方法》、深圳大学钟圣华副教授的《情感脑机接口中数据瓶颈及解决方法》。
图 11 “类脑情感”专题论坛现场
专题论坛五以“情感计算与精神障碍诊断”为主题,由东南大学宗源副教授和香港城市大学李勇研究员主持。围绕情感计算技术与精神障碍辅助诊断的现状与挑战,邀请了四位国内情感计算领域的优秀青年学者,分享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深入探讨这一研究热点的后续发展,分别是北京理工大学钱昆教授的《面向睡眠监测的计算机听觉方法与进展》、兰州大学刘振宇副教授的《基于行为数据建模的抑郁识别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田艺副教授的《基于个性化视线估计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筛查方法研究》、台州学院张石清教授的《多模态情感计算与抑郁症分析》。
图 12 “情感计算与精神障碍诊断”专题论坛嘉宾合影
专题论坛六以“跨时间尺度的多模态情感状态分析”为主题,由浙江大学李晓白研究员和合肥工业大学郭丹教授主持。针对多维度并持续变化的情感状态的分析,五位情感计算领域内的学者专家共同讨论不同时间尺度的情感识别在各个模态和算法设计上的特点,并结合其在精神健康评估上的应用带来了精彩的报告,分别是北京工业大学牟伦田副教授的《驾驶员综合精神健康检测》、华南理工大学张通教授的《多模态情感信息融合方法与应用》、江苏大学毛启容教授的《情感识别:从个体到群体》、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杜长德副研究员的《人类情绪的神经表征及解码方法研究》、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连政副研究员的《开放域与可解释性多模态情感识别》。
图 13 “跨时间尺度的多模态情感状态分析” 专题论坛嘉宾合影
专题论坛七以“情感计算与设计学”为主题,由浙江大学张克俊教授和浙江工业大学刑白夕副研究员主持。聚焦于情感计算与设计学的交汇点,四位来自于学术界的专家学者探讨在AI融合的视角下的最新研究成果、实践经验,分别是华中科技大学蔡新元教授的《人工智能艺术的情感表达》、上海交通大学韩挺教授的《面向情感调控的健康设计关键技术和创新设计》、湖南大学谭浩教授的《以人为中心的机器行为设计―一从情绪体验到信息交互》、哈尔滨工业大学姚鸿勋教授的《多模态数据驱动的人体动作生成》。
图 14 “情感计算与设计学”专题论坛嘉宾合影
在大会首日,即12月6日下午,还举办了2场讲习班。清华大学赵思成副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洪晓鹏教授以及南京工程学院黄晓华教授共同为大家带来《多模态情感识别的原理、方法与典型应用》讲习班报告,介绍了多模态学习的研究历程与典型工作,总结了多模态情感识别的研究背景、主要挑战和基本原理;在基于视觉、文本、音频等多模态情感识别的尝试和探索;并讨论了多模态情感识别的典型应用场景和未来研究方向。
图 15 《多模态情感识别的原理、方法与典型应用》讲习班现场
此外,哈尔滨工业大学赵妍妍教授和陆鑫博士一起为大家带来了《大模型安全性研究进展》讲习班报告分享,总结了过去几年大模型安全性领域的关键进展,从安全体系、安全数据、安全攻击、安全防护和安全评估等多个层面对整个领域进行综述和介绍,并探讨了大模型安全性领域的新兴问题和方向。
图16 《大模型安全性研究进展》讲习班现场
本届大会首次进行论文征稿,共收稿41篇,最终录用16篇(录用率39%),会议论文集将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录用论文涵盖了表情、语音、文本、生理信号、多模态等情感计算领域涉及的各类信号,包括了综述、数据库、算法、应用等多种类型论文。
图 17 海报交流现场
图 18 颁奖现场
此外,本次会议还有来自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超云数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专家学者在现场展示最新研发应用成果,促进了情感智能研究领域的产学研交流。
图 19 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为赞助企业颁奖现场
会议期间,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情感计算与理解专委会召开了全体委员会议。会议总结了过去三年的工作,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委员会和专委会负责人,对新一届委员会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展望。委员们纷纷表示将积极参与专委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为专委会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第三届CSIG情感智能大会将于2025年在中国深圳举办。大会晚宴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张治国教授代表承办单位介绍了会议筹备情况。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为情感计算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搭建了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了该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在中国科协发布的2024十大前言科学问题中,由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情感计算与理解专委会推荐的科学问题“情智兼备的数字人与机器人研究”位列榜首。这一排名不仅是对情感智能领域相关从业者努力的肯定,也预示着情感智能研究已成为新兴的研究热点,未来将受到学术界、教育界和工业界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图 20 第二届 CSIG情感智能大会合影
大会组织架构
大会名誉主席:
王耀南院士
大会主席:
包永强(南京工程学院)、郑文明(东南大学)、姚鸿勋(哈尔滨工业大学)、刘青山(南京邮电大学)
程序委员会主席:
黄晓华 (南京工程学院)、毛启容 (江苏大学)、Jouni Markkula (University of Oulu)
组织委员会主席:
赵思成(清华大学) 、宗源(东南大学)、朱昊 (南京工程学院)
专题报告主席:
洪晓鹏(哈尔滨工业大学)、姬艳丽(电子科技大学)
讲习班主席:
薛向阳(复旦大学)、王甦菁(中国科学院心理所)
海报主席:
贾珈(清华大学)、梁瑞宇(南京工程学院)
赞助主席:
杨巨峰(南开大学)、唐传高(南京工程学院)
宣传主席:
李雷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王青云(南京工程学院)
出版主席:
李瑞 (南京工程学院)、高跃(清华大学)
本地组委会:
路成 (东南大学)、张跃 (南京工程学院)、朱海锐 (南京工程学院)、曾文浩(南京工程学院)、余雨 (南京工程学院)、谢跃 (南京工程学院)、张天翼(东南大学)
赞助公司:
金牌赞助: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
银牌赞助:超云数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643号 京ICP备12009057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