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会员系统  |  联系我们  |  加入学会  
学会动态
CSIG图像图形中国行在暨南大学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19-12-31      来源: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分享:

        12月27日,“CSIG图像图形中国行-暨南大学”暨第五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产业化论坛之“AI遇见VR/AR”学术会议在暨南大学胜利召开,本次活动由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CSIG)、中国仿真学会、暨南大学联合主办,由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玖的数码科技有限公司、CSIG虚拟现实专委会、中国仿真学会数字娱乐与仿真专委会联合承办。


1.png

会议现场


        来自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美国乔治梅森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杭州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等100余名师生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党委书记卢健民主持。


3.png

翁健教授致辞


        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执行院长、国家杰青翁健院长代表会议承办方致欢迎辞。他指出,习总书记2018世界VR产业大会上强调“希望把握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孕育发展机遇,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在各领域广泛应用,推动我国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目前VR技术正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技术快速的融合,技术演进和迭代的步伐,明显的加快,成为引领和带动相关技术发展的重要的动力。在各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虚拟现实的技术与产业发展必将大有可为!感谢主办方把这个重要会议交给我校承办,我们一定全力做好会议的各项服务工作。同时翁健教授也向各位嘉宾和学者介绍了暨南大学以及暨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本次会议执行主席、杭州师范大学虚拟现实与智能系统研究院院长潘志庚教授代表主办方感谢各位嘉宾出席本次论坛,感谢暨南大学为会议的顺利举办做的精心准备工作。


        论坛特邀嘉宾有原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教授、中国医科大学娄岩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杨旭波教授、美国乔治梅森大学陈锦雄教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陈健副教授、辽宁师范大学孙晓鹏教授、中山大学张贺晔教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骆志强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美丽副教授、玖的数码科技有限公司CTO梁应鸿副总裁等。开幕式后,翁健教授主持了潘志庚教授和娄岩教授的学术报告。


4.png

潘志庚教授作报告


        潘志庚教授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与虚拟实验环境”为题,简要介绍了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结合所负责的国家基金重点基金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对其中的体感交互的内容进行了介绍,特别是体感交互中的科学问题、关键技术、解决方案以及一些具体的体感交互例子,最后对这些技术在虚拟实验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5.png

娄岩教授作报告


        娄岩教授以“VR/AR+教育的产业化应用”为题,介绍了 VR/AR 与教育、医学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案例,结合娄教授多年来VRAR与教育产业化的经验,针对具体的工业级应用与现实需求,根据不同的医学应用场景,分享虚拟现实场景中如何建模、交互设计等具体的方法与经验。


6.png

陈锦雄教授作报告


        陈锦雄教授,作为IEEE Computing in Science & Engineering期刊主编,以“The Process of Publication in IEEE Magazines”为题,与青年学者分享其科研经历,重点介绍论文审批、接受、发表的过程,帮助学者如何更快地投稿接受论文。


7.png

杨旭波教授作报告


        杨旭波教授以“虚实融合的仿真与交互技术”为题,结合其团队在混合现实方向的科研工作,介绍虚实融合的仿真与交互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教育、娱乐和汽车等领域的应用。重点介绍了混合现实技术如何支持物理世界和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仿真内容的有机融合,可为人们带来虚实融合的界面和内容,提高人们对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的感知和交互能力,增强对环境的体验和认知。


8.png

孙晓鹏教授作报告


        孙晓鹏教授以“3D Ear Recognition using Local Salience and Principal Manifold”为题,介绍了一种新形式的生物信息识别技术:人耳识别,人耳外形(耳廓)具有普遍性、不可伪造性,且 7-70 岁年龄段内、人耳外形稳定。重点介绍基于局部显著性特征的三维耳廓匹配与识别新方法。


9.png

陈健副教授作报告


        陈健副教授以“Charting Research in Coupling Huma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Immersive Visualization for Discovery Science”为题,介绍了AI与VR可视化的一些工作,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机交互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重点讨论这些挑战,包括优化合作方法,从人单独的可视决策到人和机器的合作决策理论,讲述了其团队最近的一些在医学和可视化分析的研究成果。最后,简单介绍了前瞻性的一些基础研究的计划。


10.png

张贺晔教授作报告


        张贺晔教授以“Computational Modeling and Image Processing in Circulation System”为题,重点介绍他如何通过结合计算建模和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一系列的健康信息学定量分析技术,解决医学信息检测中的逆问题,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技术完成临床应用转化。


11.png

骆志强教授作报告


        骆志强教授以“基于虚拟场景的脑卒患者上肢补偿运动检测及矫正康复治疗系统”为题,介绍了一个基于虚拟场景的脑卒中风病患康复治疗系统。该系统让病患在一个虚拟场景中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来进行上肢康复运动,采用 Kinect 运动摄像机来采集病患和正常人的上肢和躯干运动,通过比较病患和正常人的运动差别来检测病患经常采用的补偿运动,然后将检测的补偿运动结果来调整游戏的内容并发出语音及文字提示来帮助病患来矫正其补偿运动。


12.png

王美丽副教授作报告


        王美丽副教授以“数字浮雕模型生成技术”为题,简要介绍了浮雕生成和布局的方法,致力于实现浮雕产品的快速自动生成。从单个浮雕模型的生成出发,包括基于图像,以及基于三维模型的浮雕生成方法,分别介绍团队在数字凹浮雕的生成、单个模型最佳视角以及姿态选择、基于形变模型的浅浮雕生成,以及基于深度法向迁移同步细节和几何丰富的浅浮雕建模方面的研究。然后对浮雕布局进行了介绍,包括单个模型的浮雕布局以及多个模型布局方法。


13.png

高博宇副教授作报告


        高博宇副教授以“基于虚拟环境多通道交互可信度研究”为题,介绍了如何让用户相信并沉浸在虚拟环境的交互中,从可信交互的概念与模块入手,分析虚拟环境的多通道的信息特征,分别从基于感官与基于感知的可信度交互分析如何触发用户在虚拟环境中的可信交互,并探讨了如何利用可信度框架指导设计VRAR应用。


14.png

梁应鸿副总裁作报告


        梁应鸿先生以“VR+5G 开启互联新时代”为题,介绍了VR与5G结合所遇到的机遇和挑战,从产业维度展开,讲述我们在虚拟现实与电竞、培训、文旅等细分产业结合的最新探索成果。4G时代,玖的是VR线下商业应用的第一个践行者,在未来的5G时代、智能时代,玖的将一如既率先探索VR+5G 商用模式。


        在提问讨论环节中,参会人员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向报告的专家进行了提问,各位报告专家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解答。除此之外,学生们与报告的专家们在会后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2.png

部分参会者合影

 


Copyright © 2025 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643号   京ICP备12009057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

技术支持:中科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