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我学会陈武凡教授被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获奖者为榜样,学习他们心系祖国、服务人民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学习他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职业操守,学习他们淡泊名利、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努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引领作用,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勇作先锋,在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上奋发有为,以更加旺盛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积极投身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工作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现将陈武凡教授简历公示如下。
姓 名 | 陈武凡 | 性 别 | 男 |
| |||||||||
出生年月 | 1949年10月 | 籍 贯 | 湖南汨罗 | ||||||||||
党 派 | 中国共产党 | 民 族 | 汉族 | ||||||||||
学 历 | 研究生 | 学 位 | 硕士研究生 | ||||||||||
毕业院校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所学专业 | 计算数学 | ||||||||||
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 教授 | 是否院士 | 否 | ||||||||||
工作单位及职务 | 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院长 | 所在地区 | 广东 | ||||||||||
通讯地址及邮编 |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510515) | ||||||||||||
联系电话 | 02061648271 | 手 机 | 13600476019 | ||||||||||
传 真 | 02061648274 | 电子邮箱 | chenwf@fimmu.com | ||||||||||
是否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会员 | 是 | ||||||||||||
从事科技工作经历 | 何年何月至何年何月 | 在何单位从事何工作 | |||||||||||
1975年12月-1978年9月 1981年5月-1987年3月 1987年3月-2004年7月 2004年7月-至今
2007年6月-至今 | 湘江机器厂导弹设计所 助理工程师
国防科技大学航天系 讲师
南方医科大学 讲师/副教授/教授 博导
南方医科大学 教授 博导 院长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成像中心 特聘教授 主任 | ||||||||||||
上世纪70年代,一个新型的交叉学科“医学成像科学与图像分析”开始萌芽,被推荐人陈武凡教授及时领悟到该学科的巨大发展潜力,於1987年从国防科技大学请调入当时拥有亚洲第一台医学影像设备MRI的第一军医大学,在国内率先开展研究,为解决高分辨率或低剂量CT重建、MRI快速与伪影校正重建、PET动态优质重建、高精度三维多模态图像分析以及相关参数自适应选取等关键科学问题,做出了系统性的创新贡献:1)提出了多个先验约束的新思想,高质量地解决了医学成像科学的三个重要问题,陈武凡教授将这一新思想应用于当前医学成像的三大主流技术,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相关研究成果曾获200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基于模糊随机建模的医学成像与图像分析新技术研究”,编号:2007-F-235-2-03-R01,排名第一);2)提出了模糊属性建模的新概念,高精度地解决了医学图像分析的相关重要问题,陈武凡教授将这一新思想应用于当前病灶的分割、多模态图像的配准与信息融合研究中,大幅度提升了医学图像高维图像分析精度。相关研究成果曾获2005年度教育部发明一等奖(“fPAX的研究与应用”,编号:2005-119,排名第一);3)提出了参数自适应选取新方法,高效地解决了医学图像处理的全局优化问题,陈武凡教授提出了利用局部线化方法和“两相寻目的策略”,解决了迭代解的收敛性问题,已成为医学图像研究领域中最优化理论的重要创新。相关研究工作曾获2011年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基于图像内容的肿瘤类型辨识系统的研制与应用”,编号:B07-0-1-02)。 陈武凡教授在国内最早建立医学成像科学与图像分析新学科,创建了国内第一个医学图像实验室,在从事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性研究的同时,也特别注重解决临床与产业的需求,为新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陈武凡在本研究领域内发表国内外论文两百多篇(均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其中SCI论文引用300多次; 陈武凡教授为人正派,学风严谨、工作勤奋,执着追求,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两度受聘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并2011年被评为国家教学名师。现任中国图象图形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科技部重大项目医疗器械专项组专家组长。获科技成果奖(排名第一)6项,其中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与广东省发明一等奖各1项;发表高水平SCI论文近100篇,发明专利40多项。 | |||||||||||||
简要事迹(不超过200字) | |||||||||||||
被推荐人陈武凡教授在国内最早建立医学成像科学与图像分析新学科,为新学科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并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两度受聘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11年被评为国家教学名师。现任中国图象图形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科技部重大项目医疗器械专项组专家组长。获科技成果奖(均排名第一)6项,其中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与广东省发明一等奖各1项;发表高水平SCI论文近100篇,发明专利40多项。 |
Copyright © 2025 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643号 京ICP备12009057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