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会员系统  |  联系我们  |  加入学会  
学会动态
第三期CSIG图像图形学科前沿讲习班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发布时间:2017-10-12      来源: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分享:


       虚拟现实(VR)技术使得用户借助特殊的输入/输出设备,与虚拟世界进行自然的交互,提供用户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增强现实即在真实信息基础上叠加虚拟信息, 提升用户对世界的感知能力。二者均具备非常大的研究和商业价值。近日,苹果推出iPhone X手机,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推向了一波新的高潮。

       2017年11月3日至5日,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将围绕“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这一主题,在清华大学举办第三期“CSIG图像图形学科前沿讲习班”(Advanced Lectures on Image and Graphics,简称IGAL)。本期讲习班由北京理工大学混合现实与新型显示工程中心主任王涌天教授担任学术主任,邀请了国内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最顶尖的专家、学者,使学员在了解学科行业热点、提高学术水平的同时,增加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顶尖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


学术主任

王涌天,1982年获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工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英国Reading大学物理系工学博士学位。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博导,校学术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市混合现实与新型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光学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科技部信息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国家信标委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标准工作组组长,国际标准组织(ISO)有关标准制定专家组成员,国际工程光学学会(SPIE)、美国光学学会(OSA)和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Fellow等职。200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2001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6年成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201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期在技术光学和虚拟现实领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光学系统设计和CAD、新型三维显示、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医学图像处理等方面。




特邀嘉宾

陈宝权

山东大学 计软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国家杰青

陶建华

中科院自动化所 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青

鲍虎军

浙江大学 信息学部主任、长江学者、国家杰青

林倞

中山大学 教授、国家优青、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徐迎庆

清华大学 信息艺术设计系主任、长江学者

田丰

中科院软件所 实验室副主任、国家优青

程德文

北京理工大学 教授、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汪国平

北京大学 教授、国家杰青

宋爱国

东南大学 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国家杰青、中国青年科技奖

陈熙霖

中科院计算所 研究员、 IEEE FellowIAPR Fellow

陈小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长江学者、国家杰青


特邀嘉宾简介


陈宝权:《城市场景三维感知与智能增强》

简介:山东大学计算学院与软件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青、美国NSF CAREER Award获得者,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博士。研究领域为计算机图形学与数据可视化,发表国际期刊与会议论文100余篇。获2005年IEEE可视化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和2014年中国计算机图形学杰出奖。担任/曾任ACM TOG与IEEE TVCG编委、IEEE VIS与ACM SIGGRAPH Asia指导委员会委员,SIGGRAPH Asia 2014与IEEE Visualization 2005等会议主席。担任973项目“城市大数据计算理论与方法”首席科学家,并任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个人网页:http://www.cs.sdu.edu.cn/~baoquan


摘要:该讲座将介绍城市级别大规模场景三维数据的获取、几何建模与理解,和建于其上的数据融合与智能增强。


陶建华:《多模态自然人机交互》

简介: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欧信息自动化与应用数学联合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93年和1996年分别获得南京大学电子系学士和硕士学位,2001年获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包括:人机交互、情感计算、模式识别等。负责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成果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获奖。目前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人机交互专委会主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语音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AAAC学会执行理事等职务。担任Speech Communication期刊Subject Editor, IEEE Transactions on Affective Computing期刊Steering Committee Member, Journal on Multimodal User Interface 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Synthetic Emotions编委,多次在国内外主要学术会议上担任程序委员会主席或委员。


摘要: 多模态自然人机交互的目标是使得计算机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样自然流畅。随着虚拟现实和智能技术的发展,在传统人机交互技术的基础上,一些新型传感器或新的视听处理方法正在不断与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结合,带来了新的交互体验。多模态融合的人机交互的难点在于有效接收、融合并分析来自不同通道的用户行为信息,准确判断出用户的意图,以及如何构建能够适应用户交互行为的机制。报告将结合这些人机交互的特点,阐述多通道自然人机交互技术的进展,分析自然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并对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讨论。


鲍虎军:《虚实环境的视觉注册融合呈现》

简介: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信息学部主任,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图形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形学和虚拟现实的研究,所领导的团队曾获首届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的资助,并作为首席科学家,先后二次承担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近年来在虚拟环境的几何物理建模和交互计算、复杂虚拟场景的实时高保真绘制和呈现、虚拟和现实环境的融合呈现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自主研发了虚拟现实驱动引擎和支撑软件平台。部分成果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成果科技进步一等奖。


摘要:增强现实技术旨在将虚拟和现实环境融合起来,以增强用户对现实环境的感知,是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本报告将首先介绍增强现实技术的研究背景和所面临的挑战,然后简介我们在虚实环境的视觉融合呈现技术和系统方面的进展,最后展望增强现实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林倞:《人物图像解析的前沿研究进展》

简介: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超算工程软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IET Fellow。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香港中文大学等机构工作或访问研究。长期从事面向视觉大数据的语义分析与智能学习相关领域的研究,并且在商汤科技的一系列产品中应用落地。迄今在国际学术期刊与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包括PAMI/IJCV期刊论文12篇,CVPR/ICCV/NIPS等会议论文40余篇,2篇论文成为ESI高被引论文。获得NPAR 2010 最佳论文奖, 2012 Google Faculty Award, 2017年度 World's FIRST 10K Best Paper Diamond Award by IEEE ICME, 2014 Hong Kong Scholars Award,率队获得2016 英特尔杯全国并行应用挑战赛金奖。曾在CCF-A类会议ACM Multimedia, CVPR 做大会教程报告(Tutorial)。担任知名期刊IEEE Trans. Human-Machine Systems, Neurocomputing、The Visual Computer的副编辑/编委,曾担任IEEE ICME、ACCV、ACM ICMR 等国际会议的领域/专题主席;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媒体技术专委会常务委员。


摘要:针对图像和视频中的人物进行语义和结构解析,被认为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最根本的问题之一。它在许多产品应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虚拟现实,视频监控,人机交互等。本次报告将简要介绍人物图像解析的最新研究现状及其进展,主要包括精细化人物服饰语义分割,人物姿态估计以及人物图像生成三个方向,并介绍了目前规模最大的人物解析数据集——LIP (Look Into Person by SYSU)。



徐迎庆:《实体交互设计》

简介:徐迎庆博士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信息艺术设计系主任、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他在国际会议和学术期刊上发表100余篇学术论文和技术专利,其中有多项研究成果被应用于实际产品之中。他目前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用户体验设计与研究、沉浸认知与交互、触觉认知与交互、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并曾经或正在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的研究课题。此外,他的研究工作还得到多个国际组织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与合作。他是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国际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高级会员、美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学会会员。


摘要:这个报告中,我将简要介绍实体交互设计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其用户体验设计研究。


田丰:《云端融合的自然交互设备和工具》

简介: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 副总工程师,人机交互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现担任 ACM SIGCHI 中国分会主席、中国计算机学会人机交互专委会秘书长。担任 ACM TiiS、JVLC 等人机交互领域国际刊物编委。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在CHI, IJHCS, TPAMI, CSCW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会议上录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合作出版专著1部,申请专利12 项(授权7项)。技术成果已覆盖到国内30 多个省市以及北美、欧洲、亚洲、非洲等多个国家, 并在协和、湘雅等大型三甲医院,国家跳水队、羽毛球队等多个国家队成功应用。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了2015 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摘要:自然人机交互作为影响人类生活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颠覆性信息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其中面临着交互场景复杂性,交互通道多样性,交互信息海量性等一些共性挑战。如何在教育、办公、医疗等大范围、复杂场景中捕获多样化目标的自然行为和生理状态?如何融合用户的手势、体态、触控、语音、表情、眼动、生理等非精确交互信息并一致呈现?如何利用海量交互信息实现用户意图的准确理解?这些难题的破解都有赖于自然人机交互中共性关键技术的突破。本报告将介绍所开展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云端融合的自然交互设备和工具”中的相关工作和思路。


程德文:《虚拟/增强现实显示光学技术研究》

简介:程德文,2004年获北京理工大学学士学位,2011年获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北京理工大学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Applied Optics、Optics Express及Optics Letters兼职审稿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组部国防领域“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一直从事光学自由曲面优化设计、增强/虚拟现实和近眼显示技术的研究。近五年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和863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近20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SCI收录30余篇),专著一部,授权专利10余项,包括5项美国和欧洲发明专利,并以得到国外著名公司的付费使用。获2013年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奖,以及多项国际奖励。


摘要:介绍目前头盔显示器发展历史、现状和分类,比较分析主流头盔采用的技术方案,介绍头盔显示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相应解决思路和方法,着重介绍采用光学自由曲面的头盔显示技术。


汪国平:《大规模虚拟场景的快速重建与处理技术》

简介: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等,现任北京市虚拟仿真与可视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图形与交互技术实验室主任。他主持研发我国第一个高速网上的分布式虚拟现实示范系统,主持研发了包括基于自适应离散特征化的三维造型系统、基于物理的仿真引擎、CAD/CAE一体化的设计优化仿真迭代系统、超大规模分布式虚拟现实支撑平台、基于图像的三维模型重建系统等多个虚拟现实相关的多个支撑系统平台,在战场仿真与可视化,海洋可视化,工程设计仿真与文化娱乐等方面获得了良好应用。2008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0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多篇论文获得最佳论文奖,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汪国平曾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AD与图形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人机交互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副理事长,军委科技委智能与无人领域专家组成员、国家信息标准化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家信息标准化委员会SC24分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专委会主任委员,图学学报主编等。


摘要:虚拟现实技术作为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以外的第三种科学验证手段正越来越收到各个行业的重视,虚拟现实是否能够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虚拟现实是否能够获得广泛和深入的应用,虚拟现实是否能够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如何快速构建虚拟场景成为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核心技术之一。这里介绍北大北京虚拟仿真与可视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年来在虚拟场景和场景对象的快速构建与处理技术等研究体会,通过结合飞行模拟器成套装备的研发说明虚拟现实平台研发的复杂性,通过结合大规模三维场景快速重建系统的研发说明虚拟现实内容构建工具的艰巨性,通过结合物理仿真引擎的研发说明虚拟现实物理引擎研发的必要性,说明虚拟现实内容生成平台和工具对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和应用发展的重要性。


宋爱国:《虚拟现实的力触觉交互技术》

简介: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仪器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防科工委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委员、总装备部载人登月重大专项专家组专家、总装备部载人航天技术预研专家组专家,等。现为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江苏省远程测控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机器人力触觉感知技术、遥操作机器人技术、人机交互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与面上项目8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载人航天921预研项目5项、国防预研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等重要课题45项。作为第一完成人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等,并获2013年与2012年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以及2010年中国专利优秀奖。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其中SCI论文120余篇,论文被SCI他引1000余次;获发明专利授权60余项。


摘要:力触觉人机交互技术是虚拟现实中人机交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模拟人类对真实物体的力触觉感知过程,将虚拟环境的力触觉信息真实地反馈给人,从而极大地提高虚拟环境的交互性和临场感程度。本讲座首先介绍了虚拟力触觉交互系统的组成和虚拟力触觉技术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力触觉交互系统的几大关键技术:力触觉传感技术、虚拟力触觉建模技术、力触觉再现技术、力触觉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并简要介绍了我们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最后对虚拟现实的力触觉交互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陈熙霖:《手语与手势识别》

简介:陈熙霖博士,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IEEE Fellow, IAPR Fellow, 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

近年来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多媒体技术以及多模式人机接口。先后主持多项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973计划课题等项目的研究。曾任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的Associate Editor,目前是IEEE Trans. on Multimedia和Journal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 Image Representation的Associate Editor、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领域编委、计算机学报副主编、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副主编,并先后七十多次担任了ICCV, CVPR, ICIP, ICPR, ACM MM等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陈熙霖博士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九项。合作出版专著1本,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0多篇。


摘要:手势是交互中重要的交互手段之一,在交通、航海以及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手势进一步发展而来的手语覆盖更大的词汇集,同时具有更好的规范性。手语是聋人使用的重要交流手段之一,提供了丰富的交互信息。自动手势和手语识别为手语/手势使用者与健听者/机器之间的直接交流提供了一种可能。面对手部丰富的形态变化和动作变化以及大量的动作/词汇集合,如何获得稳定的手语识别结果是面临的重要问题。报告将讨论手势/手语识别研究的问题与挑战,并结合近年来的研究工作介绍我们在自动手语识别方面的工作进展。


陈小武:《数据驱动的虚拟场景智能构建与自动生成》

简介:教授,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获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主持研制了数据驱动的虚拟场景生成技术系统,成果已应用于信息产业、航空航天、公共安全、智能制造、教育体育、影视制作、现代服务等行业领域。在TOG、TPAMI、IJCV、TIP、TVCG、CVPR、ICCV、MM等国际期刊与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中国、美国发明专利授权45项,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摘要:针对图像视频与三维模型等视觉大数据,围绕数据驱动的虚拟场景生成技术与系统,从视觉大数据自动解析、图像视频场景自动编辑生成、三维场景自动构建生成等方面,重点介绍和探讨虚拟现实领域及其交叉研究方向的理论方法、关键技术与典型应用。


日程安排

113日下午

12:30-13:30

入场签到

13:45-14:00

王涌天

开班致辞

14:00-15:30

陈宝权

城市场景三维感知与智能增强

15:50-17:20

程德文

虚拟/增强现实显示光学技术研究

114日上午

9:00-10:30

鲍虎军

虚实环境的视觉注册融合呈现

10:40-12:10

林倞

人物图像解析的前沿研究进展

114日下午

13:20-14:50

徐迎庆

实体交互设计

14:50-16:20

田丰

云端融合的自然交互设备和工具

16:30-18:00

陶建华

多模态自然人机交互

115日上午

9:00-10:30

汪国平

大规模虚拟场景的快速重建与处理技术

10:40-12:10

宋爱国

虚拟现实的力触觉交互技术

115日下午

14:00-15:30

陈熙霖

手语与手势识别

15:50-17:20

陈小武

数据驱动的虚拟场景智能构建与自动生成

17:20-17:40

结营仪式



交费标准及方式

1、本期讲习班限报300人,根据缴费先后顺序,优先安排座位,报满为止。

2、缴费

l  20171031日(含)前注册并缴费:CSIG会员1600/人,往届讲习班学员1600/人,非CSIG会员2000/人(包含一年会员费);

l  现场缴费:会员、非会员均为2600/人(适用于提前报名现场缴费、现场报名现场缴费两种情况);CSIG团体会员参加,按CSIG会员标准缴费;同一单位组团(5人及以上)报名,均按CSIG会员标准缴费。

3、注册费包括讲课资料和3天会议期间午餐,其它食宿、交通自理。

4、即日起至20171031日,报名者请发送以下参会表格到 igal@csig.org.cn,学会秘书处将及时与您联系确认缴费事宜。


学会秘书处跟您联系确认后,将讲习班费用转账至学会的以下账户(三种支付方式任选其一):


支付宝支付

微信支付

银行汇款

收款单位: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开户行:工行海淀支行

账号:0200049609200073436

温馨提示:缴费时,请确定显示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后再支付,并在备注中注明:姓名+手机号+IGAL03

主办单位

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承办单位

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虚拟现实专委会

清华大学

马上科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

黄老师: 010-82544661

刘老师: 18510866934

邮箱: igal@csig.org.cn


           附件:报名表.docx

                    讲习班第三期通知.pdf


Copyright © 2025 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643号   京ICP备12009057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

技术支持:中科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