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会员系统  |  联系我们  |  加入学会  
学会动态
中国科协科普部关于申报科普重大选题融合
发布时间:2016-06-02      来源: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分享:

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科普部(普委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科普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科普部,各有关机构:

为顺应信息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趋势,满足公众个性化、便捷获取科普信息资源的要求,发挥新闻导入式的科技热点深度科普解读优势,中国科协拟加强移动端科普重大选题融合创作与传播,拟面向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科普部(普委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科普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科普部,各有关机构发布《科普重大选题融合创作与传播选题指南》,并征集符合导向的融合创作作品选题。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对象

采用信息化手段在移动端科普创作和传播方面取得较为突出成绩、具有良好社会影响力的优秀团队,可包括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社会团体或上述领域内不具备法人资格的3人以上自然人组成的团队但须有独立法人机构作为团队依托单位。

请有意向参与申报的团队从科普中国融合创作频道c.kepu.cn登陆申报系统在线填写团队注册信息。办公室会根据团队注册情况适时邀请团队参加融合创作与传播培训,指导后续作品申报工作。

二、作品申报要求

(一)科普融合创作,要体现多种媒体形式的融合、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传播渠道的融合以及服务模式的融合,能够探索创新表达方式,催生和扶植优秀科普作品,加强公众对科学的正确理解。

(二)每个创作团队在申报时须围绕选题指南提交1个及以上适于移动端传播的科普作品创作与传播选题作品,要求原创性、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强,能够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传播媒介的交互呈现和泛在传播优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未曾公开发表。

(三)请申报团队从科普中国融合创作频道c.kepu.cn登陆申报系统在线填写申报信息并上传作品,在系统反馈通过形式审查之后最迟在10个工作日内(以邮戳或快递签收记录为准)将纸质申报材料(格式参见附件3)报送至科普融合创作办公室,申报材料一式两份,应客观真实,不得弄虚作假。

(四)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开始接受作品申报,截止日期为2017年1月31日

三、分批评审

科普融合创作办公室将根据申报情况定期组织专家分批对已申报作品进行评审。专家对当期参加评审的申报作品就其题材、形式、体量、预期传播效果等要素进行评估,形成综合评审结论,确定作品是否入围或需要与其他作品进行融合后再行评审。科普融合创作办公室将及时告知评审结果。

四、项目支持

科普重大选题融合创作与传播作品申报采用“申报—评审—传播—资助”的方式,定期召开评审会确定创作与传播后资助。

(一)根据申报情况进行综合评审,确定作品是否入围。入围作品知识产权归中国科协所有,创作团队具有署名权,并在显著位置标注“科普中国出品”字样。办公室会适时将入围作品推送给新华网、腾讯、新浪、搜狐、网易和今日头条等几十家合作媒体,并鼓励团队在科普中国首发后自行拓展渠道广泛传播。

(二)入围作品在移动端传播渠道取得初步传播效果之后,可以申请创作与传播后资助。办公室定期组织由来自主管机构、科普创作机构与媒体传播渠道的专家组成的评审专家组,对作品质量及其传播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择优资助。原则上所有已发布的入围作品均可获得资助,资助金额根据作品的内容质量、形式创新以及传播效果(发布渠道、发布位置、访问量以及好评度)等情况确定,成效特别突出的最高可达100万元。

五、联系方式

科普融合创作办公室:殷向荣,黎  文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4号中国科学院

计算网络信息中心,100190

咨询电话:010-58813701,58812532

电子信箱:mobile@cnic.cn

咨询QQ群:科普融合创作  (472427550)

 

中国科协科普部:高雪岩

联系电话:010-68788423,68572401

 

附件:1. 科普重大选题融合创作与传播选题指南

2. 科普重大选题融合创作与传播作品申报团队情况

3. 科普重大选题融合创作与传播作品申报书

  

中国科协科普部

2016年5月26

附件1

科普重大选题融合创作与传播
选题指南

为正确引导公众科学理解国家战略布局的精髓、了解重大科技进展与突破、满足公众对新闻热点事件进行科学探知的需求,科普重大选题融合创作与传播项目拟凝聚一批核心团队,从国家战略布局、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生活热点三个层面,开展有战略高度、科学深度、传播维度的科普融合创作,形成一批有重大影响力、形式多样、适合移动端互联网传播的科普作品。

一、围绕国家战略布局

立足国家前瞻性战略部署,聚焦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和计划等,从科学的角度,深入解读部署实施的战略意义、剖析决策背后的科学依据、展示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核心科学技术,科学诠释战略布局相关研究成果对人类、自然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公众理性科学地认识国家战略部署的目的和内涵,传播科学思想。

1.空间战略布局

——神州十一号

——天宫二号

——遥感卫星高分三号

2.大科学装置建设

——FAST望远镜

——其它

3.国家实验室建设

——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其它

4.量子通信

——量子通信卫星

——其它

5.先进制造战略布局

——大飞机

——高铁

——机器人

——其他

6.其他

二、聚焦科技发展前沿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带动了关键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针对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的重大科研技术本身进行追踪和策划,聚焦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重要成果和重大突破,深入剖析其科学内涵、技术影响和历史地位,激发公众的科技自豪感和科学兴趣。

1.空间科学前沿

——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卫星

——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卫星

——长征火箭“三代同堂”(长征五号、七号、十一号)

——其他

2.国家科技进步奖预测及解读

——国家科技进步奖颁发

3.全国创新大会

4.行星探测

——木星探测

——火星探测

5.智慧生活

——智能产品和物联网技术

6.先进医疗

——精准医疗、数字诊疗

7.健康生活

——重大疾病防治

8.新能源

——新能源研究与应用

9.基础科学突破

——粒子物理、生命科学

10.其他

三、关注社会生活热点

科技拥有彻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潜力。基础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前沿科技的成果转化,已经不仅仅是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更是人类生活的一场变革,与举世瞩目的各类重大科技事件、活动和公众长期关注的健康生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幻影视作品等问题共同成为时下的新闻热点。新闻导入,科学解读,“科普中国科普重大选题融合创作与传播”选题针对社会生活热点,结合公众的兴趣点,用科学的声音实时准确释疑其中的关键科技问题。

1.公众关切的健康生活和食品安全

——重大疾病防治

——科学养生

——转基因

——食品营养

2.生活热点背后的科学

——生活中的大数据科技

——亚轨道太空旅行

——其他

3.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

——奥运赛场新科技

——赛会热点解读

4.科幻

——科幻电影中的科技解读

5.防洪防灾

——极端天气与厄尔尼诺

——洪涝应对与疫病防治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7.全国科普日

——科普日中的新科技

8.诺贝尔奖预测及解读

——诺贝尔奖颁发

9.应急热点全解读

10.其他


Copyright © 2025 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643号   京ICP备12009057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

技术支持:中科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