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会员系统  |  联系我们  |  加入学会  
学会动态
中国首届视错觉科普作品征集通知
发布时间:2012-11-14      来源: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分享:

由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主办、中国科协科普部支持,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公路学会、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中国生理学会、中国流行色协会协办的“中国首届视错觉科普作品大赛”近日在北京拉开序幕。

视错觉科普作品大赛是以视错觉为载体,通过征集、评选视错觉原创科普作品,引导培养创新意识,激发更多的人在不同领域内,运用这种多维的思考方式,创造更有新意、更有趣味、更加科学、更加完美的作品。

大赛将在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间,面向全社会征集视错觉科普作品。参赛者可通过大赛邮箱(mohuangezi@sina.cn报名参赛,也可通过新浪微博“魔幻格子”报名参赛。

为了指导参赛者创作科普作品,新浪微博“魔幻格子”中每天都会发布已有的各种神奇视错觉作品:艺术家利用高低不同的角度在狭长的草坪上产生特殊地球的视觉效果;利用视错觉,人可以与太阳共舞、与狮身人面像亲吻⋯⋯。

        本次大赛是一场普及视错觉科普知识,各领域视错觉达人表演、展现中国人的创新意识的大赛。征集、评选出的优秀科普作品将进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寒假演播室竞赛类节目播出。

 

背景资料:千百年来的俗语是“眼见为实”,但世界万象变化多端,人的认知感官总有局限,视觉更会产生错误,人的眼睛看到的往往只是一个或几个侧面、局部,如果先入为主左右了看到的一切,得出的结论就未必正确,这种对图形产生的与客观事实不相符的错误的感觉称为视错觉。  

视错觉的产生从人用眼睛看就开始,它作为一个概念被提出,大约在19世纪,随着近代科学(光学、医学、心理学)发展,而被人们渐渐重视。200年中,出现大量经典视错觉作品、设计。在建筑、交通、色彩、平面艺术、造型设计、魔术、科普等领域广泛应用。像很多魔术表演都用到了视错觉理论。

视错觉,看起来是一个现象,其实反映的是思维的创新,其中包含了发散思维、联想思维、超前思维、逆向思维、灵感思维等,这些思维都是创新的源动力。对于人的感官来说,眼见为实,看见的东西,就被反映到脑中,处理成某种经验信息,可一旦发生眼见不为实的情况,出于本能的探寻就开始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才能……激发头脑风暴,对于青少年来说,这种刺激更为有意义。

世界上每两年举办一次视错觉大赛,在“2010世界视错觉大赛”上,一段日本数学家拍摄的视频短片获得年度大奖。不仅在数学领域,很多其他学术界人士也积极参与,都把它当做一种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的热点,而在我国有关视错觉的比赛、研究都比较少,很多人甚至没有听说过视错觉这一理论学说。        

附件:中国首届视错觉科普作品大赛方案(点击下载)

组织好材料的单位或个人请于2012年12月30日前将光盘作品邮寄至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办公室。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中科院自动化所)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王福美(收)

邮政编码:100190

电       话:(010)82614486             传       真:(010)82614486   

 Email:w9215@126.com


Copyright © 2025 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643号   京ICP备12009057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

技术支持:中科服

Baidu
map